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于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渐浓。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更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属于第几个节气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低,露水多,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几欲凝结成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早上出门透过呼出的热气仿佛能看到冬天的脚步慢慢接近。
寒露过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北方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已是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气是什么意思
寒露节气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阳历的十月八日或九日,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秋天的节气特点和意义
按阴历而言,“寒露”是秋天的逐渐,到“降霜”为秋天停止,“立秋”恰好是以寒露到降霜90天的一半。从立秋这一天起,气侯关键展现三大特性:太阳照射的部位再次由地球赤道向东半球变化,北半球地图昼短夜长的状况将愈来愈显著,大白天慢慢减短,夜晚拉长(直到日照时间做到夜晚最多,大白天最短);白天黑夜温度差慢慢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一天比一天冷,慢慢踏入初秋时节。东半球的状况则恰好反过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