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赣南自古盛产茶叶,当地人喜欢一边采茶一边唱歌,委婉动听的采茶调回荡在山间茶园,经过400多年发展,它在这片红土地上演化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赣南采茶戏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采茶戏从孕育到成型,大致经历了采茶歌——茶篮灯——采茶戏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又是紧相贴合,彼此重叠的。
赣州哪里有赣南采茶戏表演
在建国路和西津路红绿灯处,郁孤台公园边上,建国路居委会边上.每晚都有,好像是三元一场
赣南采茶戏的四大金刚是哪四部
《上广东》《卖杂货》《大劝夫》《四姐反情》
赣南采茶戏是怎么由来的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采茶戏萌芽很早。过去,一般老艺人们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采茶戏。
根据是采茶戏班里供奉的祖师爷田师父,是唐明皇时的宫廷乐师,原姓雷,叫雷光华,因和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相携逃出宫廷,流落到安远九龙山种茶为生,农事之余,不忘所好,教农民唱茶歌,玩茶灯,编成了“九龙山摘茶”这出戏,这就是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当然,采茶戏不可能是某个人发明的。一般认为采茶戏于明代中叶开始流行于民间。关于这一点,明代文人学士的诗文著述里,有所反映。
如,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他的一首即事诗里,有“僻坞春风唱采茶”的吟唱。可见那时,偏僻的乡村里,已有“采茶”的演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