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福字写法如下:福:[ fú ] 基本解释1.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 :福气。2.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 :万福。3. 祭神的酒肉 :福食。~酒。~物。4. 保祐 :福荫。5. 姓。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福,祐也。从示,畐声。白话版《说文解字》:福,神灵保祐。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畐”作声旁。相关词汇解释:1、福利[fú lì]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为人民谋福利。2、幸福[xìng fú] 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流血流汗得来的。3、托福[tuō fú] 客套话,意思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托您的福,一切都很顺利。4、口福[kǒu fú] 能吃到好东西的福气(含诙谐意):口福不浅。5、造福[zào fú] (为子孙或人民)创造幸福:造福人民。
各种福字体
1、甲骨文“福” “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的“福”一边是个酒坛子,另一边是用T字表示的祭坛,寓意为向神明或者祖先奉献的意思。
2、金文“福” 金文中的“福”是形声字,示形畐声,畐字金文中表示器皿中东西是满的意思,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贡品供奉神灵,祈求得到神的庇佑。3、小篆“福” 小篆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寓意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4、隶书“福” 隶书是传承篆书而来的,字形多呈宽扁状,隶书的福字结构更趋简化。5、魏楷“福” 魏楷继承了汉隶的笔法,结构严谨,笔姿厚重,魏楷的“福”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艺术风格更显粗狂,生机勃勃。6、楷书“福” 楷书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朝,楷书的“福”字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7、行书“福” 行书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皆高,在各种书体中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行书的福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字体更显流畅。8、草书“福” 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它打破隶书的结构严谨,按一定规律让字体点划连字,偏旁假借,草书的“福”笔势连绵环绕,更富艺术美感。福字八种字体
1、篆书“福”
篆书特点:横平竖直,比较细瘦。
2、瘦金体“福”
瘦金体特点:灵动快捷,笔迹瘦劲,比较赏心悦目,较为好看。
3、甲骨文“福”
甲骨文特点:比较注重图画性,线条细瘦,笔画比较多折放。
4、草书“福”
草书特点:比较狂放,有风格,特点比较明显。
5、行书“福”
行书特点:行书书写节奏较快,连笔较多,书写自由,活泼有神。
6、行楷“福”
行楷特点:比楷书多了一种飘逸与连笔,更加顺畅好看,用笔灵活,方便。
7、楷书“福”
楷书特点:分布均衡,整个字体重心平稳,字形端正,比较规范,上手较难。
8、隶书“福”
隶书特点:整个字体形状偏扁,风格飘逸秀美,看上去比较好看大方。
福字的起源和演变20字左右
“福”字的本义,其实是上古时代的一种祭祀方式,具体来说,是以酒来祭祀。酒是粮食所做,能做酒,说明粮食充足,是“年年有余”的象征。余下的粮食做了酒,除了自己饮用,就是祭祀祖先和天地。
福字的甲骨文写法,最早由两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祭台的象形,也是“示”这个字的本义,所以,带“示”字旁的字,都是和祭祀有关的。
另一部分是“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酉”的变形,,表示酒坛。
第三部分是双手的象形,表示祭祀中的巫师手奉美酒,祭祀祈祷。
所以,福表示的是一个古代祭祀的动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