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是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五一罢工事件"。
这是一起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罢工、游行时被镇压的事件。
1890年5月1日,国际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工人群众奋起响应,共同罢工争取权益,这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创建的起点。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其意义是纪念工人阶级在追求自身福利、权益保护和社会公正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激励更多的人深入思考劳动者的地位与尊严,共同呼吁更加公正、平等和人性化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制度。
五一的来历
“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当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当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五一的由来简短20字
五一节最早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运动,工人们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进行了斗争,最终在1889年时,恩格斯在社会主义集会上提出将美国工人罢工的5月1日设立为五一劳动节,庆祝无产阶级的胜利。 五一节的意义在于纪念劳动者获得合法权益、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五一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代表着工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奋斗的精神,
五一节的来历
五一是为了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
的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而确立的。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
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
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
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