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的一个豪门官宦家族。吴敬梓的嗣父吴霖起是家里的独子,是个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更高职位为赣榆县教谕,大致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
吴敬梓的祖父吴旦为家里的嫡出长子,虽然只是个监生,但凭借家族的影响力和财力,仕途上混的还不错,吴旦的更高官职为州同知,知州的副职,官级为从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副市长。
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的科举等级就非常高了,他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在殿试上一举夺得了之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从五品),深得顺治皇帝器重。
吴敬梓家族世系
吴敬梓的家族成
叔曾祖:吴国龙
伯叔祖:吴晟、吴昺
曾祖:吴国对
祖父:吴旦
父亲:吴霖起,是康熙丙寅(1686年)年的拔贡,于康熙甲午(1714年)年任“赣榆县教谕”。
长子:吴粮,字荀叔,如试举人,官司中书舍人,宁武府同知;能文,通古算,精音韵,并著有《杉亭集》。
次子:吴蘅叔,一字文熊,号渭川,癸西举人,官司普宁知县,工待。
三子:无考
吴敬梓的家族体系
叔曾祖:吴国龙\n伯叔祖:吴晟、吴昺\n曾祖:吴国对\n祖父:吴旦\n父亲:吴霖起,是康熙丙寅(1686年)年的拔贡,于康熙甲午(1714年)年任“赣榆县教谕”。\n长子:吴粮,字荀叔,如试举人,官司中书舍人,宁武府同知;能文,通古算,精音韵,并著有《杉亭集》。\n次子:吴蘅叔,一字文熊,号渭川,癸西举人,官司普宁知县,工待。\n三子:无考
吴敬梓的历史背景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