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
元宵节的灯笼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汉武帝为了庆祝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就下令全国各地的人们挂上灯笼,以此来庆祝这个节日。
寓意:
元宵节的灯笼代表着祝福,祝福家人和朋友幸福安康,也代表着希望,希望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元宵节儿童灯笼
首先取一个红包,沿着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分别折叠一下。
2、然后折叠,让红包上形成一个十字形状的交叉折线,再从两侧窄边的中点附近,分别折叠到两侧长边中点(白色虚线)。
3、继续折叠后红包变成一个梭子形状的六边形。
4、接着将6个红包都用同样的 *** 折叠,折叠后的形状大小要一致。
5、然后在每个红包袋折叠的部分贴上双面胶带,再将红包袋同一端两侧粘在一起。
6、继续将6个红包粘成一圈,记得是同一端同一方向粘在一起,让红包袋围成一圈,并将红包的另一端也用相同的 *** 粘起来。
7、接着用剪刀剪出一条长短合适的毛线,准备用来 *** 灯笼的提手,用透明胶带将毛线两端分别粘在灯笼同一端开口的内侧。
8、最后准备一条串珠,用针线固定到灯笼底部即可
元宵节灯笼有的有的造句
1.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2.
元宵节花灯节,有的人踩高跷,有的人猜灯谜,有的人逛庙会,还有的人在吃元宵。
3.
元宵节的晚上,有的踩高跷,有的猜灯谜,有的逛庙会,有的观灯盏,有的放烟火。
元宵节的灯笼的起源
元宵节挂灯笼的来历开始于汉朝。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而在这一天打灯笼的习俗开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就下令在这一天夜晚的时候,皇宫和寺庙里都必须要点灯来表示对佛的尊敬,同时也下令士族庶民都要在这一天挂灯,所以挂灯笼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风俗。
而到了唐代的时候,赏灯的活动更加的繁荣,在这一天,不管是皇宫里还是民间,不仅街道上都挂满了灯笼,而且还要建立高大的灯楼以及灯树等,在唐朝著名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中就有“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等记载。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新的开始,非常具有仪式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