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至8月30日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七月火把节介绍
七月火把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七夕节、乞巧节或女儿节。它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因此得名七月火把节。
七月火把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主要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织女是两颗相隔天河的星星,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有机会相会一次。为了迎接这一天,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七月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参加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女性们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装,戴上鲜花和彩带,以示庆祝和美丽。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民间传统的乞巧活动,女性们会在这一天祈求智慧和巧手,展示自己的手工艺技能。
七月火把节是一个充满浪漫和祝福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表达对爱情、美丽和智慧的向往。它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被广泛庆祝和传承。
七月火把节的来历
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 *** ,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火把节一共有三天。火把节的之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 ***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七月火把节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七月火把节!这个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流传广泛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特色。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同欣赏节目表演、品尝美食、享受热闹的气氛,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息。让我们一起用热情和欢乐为这个节日助兴,共同创造一个难忘的美好回忆!谢谢大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