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37句名言 鬼谷子37句名言学读

江湖网 1.2K 0

(搬运)鬼谷子37句名言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2、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4、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5、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鬼谷子37句名言 鬼谷子37句名言学读

6、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7、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8、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9、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0、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11、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2、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13、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

14、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15、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16、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17、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18、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19、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20、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21、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22、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

23、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24、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

25、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26、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27、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28、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29、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30、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31、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32、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33、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34、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35、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36、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37、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鬼谷子名言名句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鬼谷子名言及解释

回答如下:1. "知足者常乐。" - 意思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常常会感到快乐。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会死去,留下勇敢的精神,照亮历史。

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意思是了解自己和敌人的能力和弱点,就能在战斗中获胜。

4.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 意思是有仁爱心的人无敌于天下,有智慧的人没有忧虑。

5. "大丈夫应当怀大志,立大事,不挠不屈,凛然向前。" - 意思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追求大的目标,不要屈服,勇往直前。

6.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 意思是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

7. "事之难者,其易者生之。" - 意思是处理困难的事情,会让易事变得更加容易。

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 意思是学习越多,理解道理越多,但是过度理解会让人变得无为而为。

鬼谷子说过的那四大名言

1.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鬼谷子》谋篇第十)

2.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说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鬼谷子》谋篇第十

3.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鬼谷子》谋篇第十)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 摩而恐之;抬高之后加以策动; 高而动之;削弱之后加以扶正; 微而证之;符验之后加以响应; 符而应之;拥堵之后加以阻塞; 拥而塞之;搅乱之后加以迷惑。 乱而惑之。这就叫做“计谋”。是谓计谋。——(《鬼谷子》谋篇第十)

5.计谋的运用, 计谋之用,公开不如保密, 公不如私,保密不如结党, 私不如结;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 结而无隙者也。——《鬼谷子》

6.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鬼谷子》

7.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鬼谷子》

8.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所以要进行隐密谋划而公开的进行获取。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 *** 而阳取之也。——《鬼谷子》

9.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鬼谷子》

10..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鬼谷子》

11.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同上)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鬼谷子》

12.从事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鬼谷子》第十篇

13.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鬼谷子》第十一篇

1.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cou )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15.眼睛最重要的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是聪灵;心灵最重要的是智慧。君子如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此倡导明察。——《鬼谷子》附言十一

·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