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抄报 ***
1、首先我们在手抄报的左上角画上一轮明月,并在月亮的周围画上云朵,顺着云朵的尾部写出主题,并在主题的下方画一只小兔子。
2、继续在下方画上两个方形边框,主题边框我们采用了复古的边框设计,利用中国结的构思,这样看起来会更有古风感哦!中间画上一个月饼。
3、现在就开始涂色吧,我们给月亮涂上黄色,云朵涂上蓝色,主题文字涂上深黄和浅黄,小兔子用灰色描边,月饼涂上焦黄色。
4、继续给边框涂上浅黄和深黄色,并给整个手抄报的边缘部分涂上黄色,注意颜色的渐变。
5、最后,我们在边框中画上横线,简单的中秋节手抄报就完成啦!
晚上的景物怎么画(比如:夜空,星星,月亮,草地,桥,青蛙)手抄报
背景是深色的,月亮星星用白色,草地青蛙用浅灰色。层次分明。
佳节忆月手抄报的句子
中秋节的手抄报句子怎么写?过去民间有一传说:嫦娥奔月后托梦丈夫后羿,要求他于8月15日夜用米粉作丸,圆似月亮,并焚香求告,以望夫妻能得到团圆。
还有的说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月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潢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宫(即月亮)。”随后,将月饼分给了文武百官。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三说宋代有一小甜饼,苏东坡吃后写诗赞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甜“,人们便将小饼叫做月饼。
四说元代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民不聊生。当时朱元璋、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将起义时间写在小纸条上并夹于小饼之中。
到了中秋之夜家家吃小饼时见到字条,便纷纷举行起义,为纪念这一行动而将小甜饼称为月饼的。
2.中秋节手抄报名言句子
1、我们都是一块拼图,而主题则是团圆,而我们所拼成的圆图名为——家庭。
2、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 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4、品香甜的月饼,聊琐碎的家常。
望皎洁的明月,这便是中秋。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6、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愿今日千里共婵娟。
7、神州奋起,国家繁荣,山河壮丽,风调雨顺,江山不老,祖国常春!此国庆佳节,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也愿健康快乐伴你一生。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9、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2、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手抄报,除了嫦娥奔月以外的民间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两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