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九字真言 儒家九字真言

江湖网 1.2K 0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九字真言,又名奥义九字,分别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往往也有人将“阵”做“陈”字,大概是被两者的繁写体搞混的缘故,与之相对应的九个手印(说是九个,其实不过是个虚名,可以从中化出恒河沙数的手印来,又名奥义九字切,括号内是异译法)分别为:不动根本印(独占印、普贤三昧印)、大金刚轮印、外狮子印、内狮子印、外缚印、内缚印、智拳印(知券印)、日轮印和宝瓶印(隐形印)。

道家九字真言到底是哪九个字

道家九字源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登涉篇》,(葛洪者,乃东晋时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的人,至此,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常当视之,无所不辟。”
意思是说,常念这九个字,就可以辟除一些邪恶。在抄录这九个字时,把“数、组、前、行”误抄成“阵、列、在、前”而沿用至今。

这九个字分别的意思是:临,代表身心稳定。兵,代表能量。斗,代表宇宙共鸣。者,代表复原。皆,代表危机感应。阵,代表心电感应或隐身。列,代表时空控制。在,代表对五元素的控制。(五元素:就是我们熟知的金、木、水、火、土。)前,代表光明。

1、临者,明天地所在,悟万物本来,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临者感悟天地,感悟自

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若能时刻感觉天地,万物的存在,这就达到了临字的本义应该是临字作为修行的本义。

2、兵者,由临而进,此时天地已明,阴阳已现,身内龙虎初啼,有争斗之意,当更进温养,以待咆哮之时。

3、斗者,此时身内天地分明,龙虎咆哮,上下争斗,又有调和之意,宜静养龙虎待其鼎盛而调和阴阳。

4、者者,者乃成相之意,与此当显真意。龙虎上下而行,于玄关而合阴阳相遇,如春阳融雪,又如泼火遇油,自然而然一-点本源现于混沌之中, 活泼泼,圆融融,得大药而金丹成。

5、皆者,与此当明无内无外,天地如我,我如天地,皆同-理,不可躁进,不可强求当温养自然,漫求婴儿,九月功成,自然元神内现,此刻谁是我?我是谁?无分彼此,皮囊元神本为一体何有彼此,皆是我,又皆非我。于此则天地为过客,黄庭有我而独居。

6、阵者,神居黄庭,则万物可为掌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不仁以天地为刍狗,世间浮华当云烟而过,入眼而不迷,入耳而不惑,入口而不味,入鼻而不嗅,触身而不坠,入神而不思,当悟却本性还归本来,面目一明自然超脱。

7、列者,与此本来已明,面目- -新,当继续精进,时刻-至自然超脱轮回,天地合一,与道同存。列者,乃列天地之意,超脱之喻,此时天地之间有其位,万物之内有其名是为列。

8、前者,于本来之处当悟天地轮回之意,天地合一是为终, 亦是为始,须知此轮回乃道之轮回天地之轮回,循环往复,当于静念处体会道之义理,道之本义,则可不惑于所得,不惑于所成,列天地而不坠,临万物而不迷。

9、行者,于此当明道天地之间无不是道,万物之内无不有道,悟天地而不碍,观万物而不着,与此无碍无着方能直行而不周,循道而不迷。行者,无碍无着,天地如一,我亦如一,我彼此无分别,直行而不碍,循道而不迷。

请问佛门九字真言·六字真言分别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是道门还是佛门的

错,大错特错临、兵、斗、者、皆、阵、烈、在、前这九个字始出于中国东晋的道教典籍《抱朴子》,《抱朴子》是一部道家经典,分内篇与外篇两部分。内篇主要介绍的是道教的丹法、禁术与养生,外篇则是兵略、政论等相关内容。九字真言就出自《抱朴子·内篇·登涉》中。中国道教有许多禁术,禁术又称“禁法”,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和毒虫猛兽。《抱朴子》中关于九字真言的这篇属于咒禁,原文是:谓“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刘邦的九字方针是哪九个字

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典故来源:朱升,字允升,休宁人。……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先巩固根据地防守,储备充足的粮草,暂时不要称王。目的是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

九字真言其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内容。

在周文王时代,可以变为多积德,少树敌,缓称王

在战国之越王勾践为忍屈辱,暗练兵,缓复仇

在秦末刘邦则为不争功,谋实利,缓称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