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由来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列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1949年后, *** 不再使用国历一词,但在台湾地区仍在使用。
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常直接称为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格列历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列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格列历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国历与农历的区别
国历就是农历,也叫阴历、农历、黄历、夏历;农历是按照月亮的运动规律适当考虑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所以叫阴历;实际上在中国有两种纪年历法,一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农历,但实际上农业使用和参考的历法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农历有联系也有区别,他是从立春开始到下一个立春结束,那也是一个完整的年,而二十四节气的‘年’,则完全是依照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应当说是‘阳历’历法之一。
公历也称阳历不是我国的历法,是西方的历法,阳历基本是一部太阳历,并不考虑月亮的运行规律。
阳历是国历吗
国历是阳历也叫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农历国历是什么意思
通常所说的阴历即指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