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发 七发中的主客分别是什么

江湖网 1.2K 0

吴客与楚太子。

1、《七发》的作者是枚乘。枚乘,字叔,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曾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途中。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

七发 七发中的主客分别是什么

2、是汉代散体大赋。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七发》《子虚赋》《上林赋》《长杨赋》《羽猎赋》《两都赋》《两京赋》等。

《七发》中的七件事指吴客为太子描述音乐之美、饮食之丰、马车之盛、宫苑之宏深、田猎之壮阔、观涛之娱目舒心,推荐文学方术之士。

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原载于《文选》卷三十四。此文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用七事启发太子,故名《七发》。“七”之结构体制,乃枚乘首创,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桀《七释》、陆机《七微》等,竟成为辞赋中之一体,名为《七》。

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七发属于哪种古诗体

《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七发的作者是贾谊吗

《七发》是西汉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该作品奠定了枚乘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两人的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之所以得病,是因为荒淫无度、享乐无时,一般的用药和针灸难以治愈,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内容梗概

《七发》: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探视,以主客问答形式,写了一篇规劝文。其意大体是:出入车辇为瘫痪之兆;深宫幽室是寒热的媒体;妖姬美妾是伤害性命的刀斧;美酒珍肴是伤生的毒药;太子之疾非药石可治。注意饮食、走出深宫,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才能根治疾病。

《子虚赋》:楚臣子虚使于齐,齐王盛待子虚,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猎。畋罢,子虚访问乌有先生,遇亡是公在座。子虚讲述齐王畋猎之盛,而自己则在齐王面前夸耀楚王游猎云梦的盛况。在子虚看来,齐王对他的盛情接待中流露出大国君主的自豪、自炫,这无异于表明其他诸侯国都不如自己。他作为楚国使臣,感到这是对自己国家和君主的轻慢。使臣的首要任务是不辰君命,于是,他以维护国家和君主尊严的态度讲述了楚国的辽阔和云梦游猎的盛大规模。赋的后半部分是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他指出,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这种作法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地域的辽远、物产的繁富和对于物质享乐的追求,同君主的道德修养无法相比,是不值得称道的。从他对子虚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把使臣的责任定位在传播自己国家的强盛和君主的道德、声誉上。而子虚在齐王面前的所作所为,恰恰是诸侯之间的比强斗富,是已经过时的思想观念所支配。因此他说,“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作品通过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表现出作者对诸侯及其使臣竞相侈靡、不崇德义的思想、行为的否定。“彰君恶”诸语表现出较鲜明的讽喻意图。

《上林赋》:紧承上篇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写出亡是公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的批评,并通过渲染上林苑游猎之盛及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艺术地展现了汉代盛世景象,表明作者对游猎活动的态度、对人民的关心。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