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特点是,气温逐渐回暖,河里的冰逐渐融化。青草逐渐的泛绿。立春节气风俗是,人们烙春饼炒豆芽儿菜。寓意是迎春。
立春时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
立春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意味着一年四季将由此开启。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节气里,都有哪些习俗呢?
1.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2. 迎春
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 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立春的禁忌和讲究
答:立春的禁忌和讲究:
立春节到还有“躲春”的说法,其实立春是值守太岁和流年太岁交节的时候,这个时候磁场和气场非常强大,对于一些生肖属相的人们要躲一躲,这就叫“躲春”。
今年立春在2月4号到来,今年是癸卯兔年,对于生肖兔的是本命年,必须要躲。还有生肖是鼠、马、鸡和龙共5种生肖的都要躲春,就是在立春节当天不能外出,要在家中关门躲着,寓意躲春。
立春鞭春牛,躲春,还要吃春卷“咬春”。还有一些习俗要遵守,即立春四不做,具体是指什么呢?
立春四不做:
一、立春不挑水
在以前人们到村中水井挑水喝。到了每年的立春节当天,水井的水是不能动的,也就是不能去水井挑水,所以人们都会在立春节当天前都把水缸挑满,就是为了立春节当天不去挑水动水。
二、立春不争吵
立春节气正是一年当中磁场和气场达到极大的时候,也是人们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和别人争吵。
三、立春不睡懒觉
一年之际在于春,立春到,春暖到了,正是人们春耕的开始,人们要早起,不能睡懒觉,春耕春播要及时,否则错过农时,秋收会影响很大。
四、不掏灰
对于掏灰可能很多人没见过,主要是农村中柴火灶柴火烧过的灰烬,这些灰烬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农家肥。而灶堂当中过一段时间要把灰烬往外掏,这就是掏灰。在立春这天人们讲习俗不能掏灰,因为“灰”谐音“晦”,感觉是讨晦一样,所以不能掏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