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 小时、分钟、秒是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的

江湖网 1.2K 0

1601年,意大利人之一次把西方钟表带进中国,已经四百多年了。古代中国把一天分成 12 个时辰,刚好是西方钟表计时单位的两倍,所以就叫做 “小时” 。分,这个单位广泛应用在各个计量领域之中。秒,本是稻壳上的小刺儿,很小很小,就 “借用” 过来做一个钟表上能够显示的最小的计时单位。

什么叫计时分针

计时分针:大盘的指示针是跑表计时针。计时的时候,现在这个盘就是计时分针

古代计时术语

一、时辰

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

二、刻

古人计时也说“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

日晷是在一圆盘当中垂直树立一杆,利用阳光下立竿见影的移动来计时,并以盘上刻痕为时间标记,即所谓的“晷度日刻”。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为一百刻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十五分钟。

三、一盏茶、一炷香

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做“一盏茶”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四、一歇、半歇

“歇”也是古人表示时间的用词,有“一歇”和“半歇”的说法,意思差不多,都是“一会儿”的意思。

例如《水浒传》十五回,说阮小二哥几个把“三只船厮并着划了一歇,早到那箇水阁酒店前”;二十三回又说武松“半歇儿把大虫打作一堆”。

如今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了“歇”的这一层意思,如上海话“一歇歇”,意为最短时间。

五、“三更”和“半夜”

除了地支计时法,古人还为漫漫长夜单独制定了计时法。古人把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


一更天:戌时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03:00 - 05:00


与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并非对应子时,而对应的是戌时,也就是说,夜从戌时(黄昏)开始,卯时结束。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夜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更半夜”。

什么是计时工

计时工,意思是按工作时间获取报酬的工人,相对应的概念是计件工。计时工的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具体工作时间来结算的。

计时 小时、分钟、秒是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的

1、计时工资由三个要素构成:计量劳动与支付报酬的时间单位;计量劳动量与相应报酬的技术标准;劳动者所付出的实际有效劳动时间。

2、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年薪制(指的是对企业中受聘任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制)。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