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是-23度26分。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方向,纬度每增加1度,太阳高度角就下降1度。从北极圈到北极点,纬度共增加23度26分,所以太阳高度角也下降23度26分。则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是-23度26分。
整个南或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同时达全年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但不能同时达全年更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达全年更大值,而非该半球的夏至日;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更大值(该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两次更大值(太阳直射时)、一次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但赤道一年各两次;
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一年各一次更大值(该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
冬至太阳高度多少
在北半球,那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90°-你所处的纬度。 例如你在北京(北纬42°),那你的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21°34′
不是冬至地球离太阳最远。地球上远日点时间: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地球上的气候,各个地方的一年四季是不一样的,中国位于北半球,7月份是夏天最热,1月份是冬天最冷。造成地球上气候冷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给地面带来的热量,地球是个大圆球,它一方面要绕着地轴自己转,同时还要斜着身子绕着太阳转,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光照射地面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决定地球冷暖的是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球倾斜着围绕着太阳旋转,夏天的时候阳光直射地球表面,白天的时间长,夜晚的时间短,气候就热。到了冬天的时候,太阳光斜射北半球,而且黑夜的时间长,白天的时间短,这个时候的地面上得到的热量也就最少,所以冬天才会特别的冷。
冬至日12点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23°26′S,所以北纬T=90-(23°26′+39°30′)=27°04′(“同半球减,异半球加”原则),水平角就是物体高度乘以cos27°04′即可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 *** 可以由一个公式得出,只需要知道你的经纬度即可。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An=90°-(B1+B0),AN为太阳高度角,B1为城市纬度,B0为回归线纬度=23°26′。
北京的纬度为39°54′,那么代入公式就得出:
北京冬至日太阳高度角=90°-(39°54′+23°26′)=73°72′。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更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
冬至日我国太阳高度更高还是低
冬至日的时候,我国太阳高度角是更低的,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正悬接受阳光最少的季节,而南半球才是太阳高度更高的季节,因为地球有一个23度半的倾斜度,所以才产生了南北回归线,导致了冬季的时候北半球接收的阳光最少而且太阳高度最小,反之南半球接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更高,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是相反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