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2、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5、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6、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7、拜织女:“拜织女”是少女、 *** 们的事。
8、拜魁星: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9、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10、七姐诞: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七月七古诗
喜春来·七夕
元 · 佚名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全译
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暂停了辛劳,人间却有千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悄悄话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节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7月7日是什么意思
七月七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日,又称七夕节,又称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答:7月7日是七夕,又称情人节!
七月七是哪一天
中国的7月7日是七夕节。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
牛郎与织女的名字,《诗经·小雅》便已有记载,只是那时候的.牛郎星还被称作“牵牛”星:“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
“汉”即银河,而织女、牵牛是星名,大概意思就是: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忙,终归不能织成美丽的布匹,而那颗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真拉车。可见约在西周时代,民间就有与牵牛、织女相关的故事流传了,只是此时尚没有牵牛、织女和七夕关联的线索。
民俗学家考证古时岁时文献得出牵牛织女星与七夕的关联约由《大戴礼记·夏小正》始,其中提到:“初昏,织女正东向”,意思是说,在七月的黄昏,看到织女三星中由两颗小星形成的开口朝向东方,而在这个方向正是那颗牵牛星。
《史记·索隐》引《尔雅》说:“河鼓谓之牵牛”,牵牛为八月之星,被作为祭献的标志。七月,织女星升上天顶之时,牵牛星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织女星向西倾斜,牵牛星后来居上,升到更高点,由此进入仲秋八月。
而在初秋夜晚,银河正好转到正南北的方向,牵牛星和织女星则正好一东一西,分处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大概缘于此,民间也就有了牵牛星与织女星更为详细的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始终如一的互相守护最终换来了一年一度喜鹊搭桥相见的机会,而这一年一次的时间就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便是那个伟大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然而,科学是幻想的净化器,总是能适时地告知不可能性。经天文学家测算,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远,有16.4光年。
这段距离,如果打个 *** 也要十几年以后才能接到。如果以一只喜鹊平均体长45厘米来计算的话,需要大约三十四亿亿只喜鹊头尾相连。遗憾的是,据说地球上的喜鹊最多只有五千七百万只。
这是一个迷信数据的时代,很多事情都被加注了砝码。只不过,爱情终究是带着不可言说的无规则、无条件之事,两情相悦与相互守望仍是七夕的主题之一。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爱情面临着比传统社会更大的挑战,诸如牛郎织女这样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数据无法真正透析的领域,或许爱情便是其中一个。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