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原版道德经全文(简化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没有名字,它是天地的开始;有名字,它是万物的母亲。因此,它经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它的神妙;它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它的表象。这两种情况,同出而异名,同称之为玄。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所以丑就产生了。大家都知道善是善,所以恶就产生了。因此,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衡量,高和低相互倾斜,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都在他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他没有占有,也没有依赖,功成了也不住在那里。正因为这样,他不会离开。
道德经手机版全文完整译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道德经译文解释分析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马王堆道德经正版全文及译文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正真有德。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之人强调作为而无以能为。上仁之人勉力博施于人,但无私心意图。上义的人勉力施为,但常有私心目的,上礼的人勉力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
所以,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丧失了德以后才出现仁,丧失了仁以后才出现义,丧失了义以后才出现礼。那礼呀,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骚动的祸首。那先见者,是道的虚饰,是邪伪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应取忠厚不取薄礼,取实在不取虚华。所以,舍弃薄和华而采取厚和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