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王之涣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结构全篇,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图,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及宇宙的叩问,从而构建了一个晶莹澄澈的审美意境.作为全诗灵魂和纽带的“月”,寄托着包括张若虚在内的中国文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味。
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滕王阁序吗
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张若曦的巅峰之作,张若虚是唐朝的一名诗人,但是他留世作品不多,尿只有一首春江花月夜,但愿惦记了他的在唐朝诗中的位置,春江花月夜开篇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哪一首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春江花月夜》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孤篇横绝是谁评论的
清末学者王闿运评其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后人引用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便是出自此处。所谓孤篇横绝,指的是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而遗世独立、超乎众类。
春、江、花、月、夜,这是唐诗中最美的五种意象,但诗人没有沉醉于眼前的梦幻美景,而是发出了对于宇宙时空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疑问,也是对于人生的灵魂拷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