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千手观音 大足千手观音导游词

江湖网 1.2K 0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将带大家一起游览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景内,始建于唐末、宋初。大足石刻群拥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驱。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像艺术的典范,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首先,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在宝顶山石刻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形体匀称,色彩鲜艳。它有1007只手,它身上都贴有金光闪闪的金薄。它的背后上上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伸出了上千只纤美的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拿着宝剑、还有的手拿着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如孔雀开屏般的美丽。

据了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其次,是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更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更大的一尊造像。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实际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说的死又不一样。

涅盘是佛教的更高境界。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

表现了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 今天时间有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卫生,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大家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导游词(精选8篇)2 欢迎参观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大足宝顶石刻的千手观音有多少只手

现存唯一的石刻“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是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崖石上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刻造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期间。在82平方米的崖石上,准确地刻出了3米高的主像,有1007只手和眼,并在其身后展现出簇拥着手的森林.每只手心都有一只眼睛,远看如同孔雀羽屏,近看则每只手纤美细柔,姿态不同,手里拿着斧头、绳索、法器等,形象万千。在崖石上刻“千手千眼”佛,不但设计者要精中求精,而且雕刻者也要万无一失,否则就会造成雕刻中的失败。此佛像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大足哪里的寺庙比较出名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 大足千手观音导游词

距离高升镇2公里处的胜光村,坐落着一处小山丘,名为“圣水岩”。岩上的古寺也因一处石刻造像而出名,这就是著名的圣水寺摩崖造像—圣水寺。

据《大足县志》记载,圣水寺摩崖造像始于唐,宋有增刻,编10号,像100余身。整个摩崖造像于1984年被发现,并于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寺位于寺庙右侧的第3号龛千手观音所吸引。整龛约5平米,壁上所刻观音有150多只手,其胸饰璎珞,身着天衣,惟妙惟肖。在观音的左右侧,分别刻有饿鬼、孔雀明王、诸天、侍女、波斯仙、天王、力士、阿修罗等三层像。

“香泉一道落城阿,点点清流静不波。蛟讶珠联相密切,鱼猜水调出听多。滴开萍影浮新月,蹴起回文漾碧螺。孺子何知天籁发,临流亦自唱清歌。”沿着千手观音造像一路向前,位于圣水寺后断崖上“滴水清波”四个大字引人注目。

据了解,清乾隆时期,大足知县李德首创大足八景,即石坛夜月、东郭虹桥、白塔悬岩、滴水清波、南山翠屏、宝顶烟云、西池嘉莲、海棠香国。而位于此处的“滴水清波”正是分布在古县城以外的“八景”之一。

该处断崖高约10米,刻于断崖高处的四个大字由右至左,甚为醒目。落款正是时任大足知县的李德于乾隆六年(1741年)所题。

大足石刻的主要景点和传说

是世界文化遗产,唯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摩崖石刻,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的千手观音,真正的千手眼,无一雷同,独一无二。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