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九九为什么叫重阳

江湖网 81 0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自然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殊意义。重阳节是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在2006年5月20日的时候,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西汉时期普及开来,到了唐代以后就开始流行起来。上古时期,人们就有在秋季举行祭天、祭祖的活动,逐渐形成重阳节的雏形,后来慢慢传播开来,于是就有了重阳节。

为什么叫九九重阳?因为重阳节这天恰好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而在《易经》记载中“九”又为阳数,所以“九九”两阳数相重,于是叫做“重阳”。

而现在的重阳节习俗又与古时候不一样。由于地域不一样,所以重阳节这天大家举办的活动也会不太一样。不过大多数都是以下几种活动。

祭祀活动

既然重阳节是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那么自然是少不了祭祀活动的。这也是后辈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也是我国具有文化特色的节日。这一天的祭祖,不仅仅是对先人的祭拜,还有祈福,希望先人保佑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

登高、佩戴茱萸

相信大家都记得王维的一首古诗《登高》,说的就是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九九为什么叫重阳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内就有说重阳节,登高以及佩戴茱萸的习俗。当然不同地域举办的活动也有所差异。


放纸鸢

小朋友对这个活动最为深刻了,小时候在学校的时候,学校还会举办放纸鸢活动。民间也有“放晦气”的说法,纸鸢放的越高,则晦气离自己越远。有些人还会故意剪断线,让风筝远离,则预示着晦气远离。


当然,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赏菊花、喝茶等习俗。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当然不同地区习俗也不一样。

重阳节和鬼节区别

重阳节和鬼节之间的区别有:时间不同、意义不同。

1.重阳节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2.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或者是“七月半”。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答:九九重阳节是指农历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它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的老年人的节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国家还对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慰问品。

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九九重阳”,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感恩敬老。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