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含义是什么
【成语出处及含义】
程门立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mén lì xuě。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含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典故】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
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程门立雪的古诗和意思
程门立雪是唐代诗人岑参所写的一首咏志诗,全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他身处荒凉的大漠,但仍然不失豪情壮志,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人才。程门指的是进入官场之门,因此程门立雪意味着在官场上立功赎罪、立下汗马功劳的决心。燕山是中国北方的山脉,月儿弯弯,钩月指的是月亮的形状,这里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金络脑是指金饰,这里象征着官职。最后一句“快走踏清秋”,寓意着要抓住时机,快速前进,迎接未来的挑战。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程门立雪的含义
关于这个问题,程门立雪是指在严寒的冬季,官员或学者在拜访师长或长辈时,站在门前等候的时候,即使地面积雪,也要坚持立在门前,不敢踏上雪地,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和敬意。这个习俗源于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强调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