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拔蚌是一个网络用语,在游戏中指的是,对方的操作很风骚,也就是说他游戏玩的很不错。
2、象拔蚌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它的学名叫太平洋潜泥蛤,是蚌的一种,也是一种食物。
3、象拔蚌走红是因为一个游戏主播在直播时说了象拔蚌,这个词就走红了。
象拔蚌介绍
象拔蚌长23厘米,重900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象拔蚌的出肉,达60%~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
拔蚌读音
读音: bá bàng
“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又名皇帝蚌,学名为太平洋潜泥蛤,因为其外形长得 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因此被人们称为“象拔蚌”。
拓展:
其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当由尤以华盛顿州及温哥华海岸盛产。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所以得此名。但近几年明显数据表示,象拔蚌处境艰难。虽然当地人并不吃象拔 蚌,故当地的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 濒临困境。从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
继“皮皮虾我们走”网络走红之后,最近网上流传有关象拔蚌的梗:“象拔蚌,我们走”,还有用来调侃男人。
象拔蚌是谁发现的
是海边的渔民发现的。象拔蚌原本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又名皇帝蚌,学名为太平洋潜泥蛤,因为其外形长得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因此被人们称为“象拔蚌”。但是那是专家们的意见,比起像大象的鼻子之外,该贝类更像是男性的丁丁,因此常常被网友们内涵化成为一个固定的梗而存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