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饼(跋饼),是起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至今,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闽南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厦门中秋博饼好玩吗
好玩!就是一家人阖家团圆,买上一堆东西,一副色子。以四为准,一个四叫一秀,两个四叫二举,三个四叫三红,四个一样的叫四进,一二三四五六叫对堂,四个四就是状元!之后比其他两个色子的点数,大的为尊!
福建博饼有哪些
答:博饼是闽台地区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
相传博饼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发明的,明末清初郑成功盘踞在厦门岛上抵御清兵。因为当时郑成功的军队多为来自福建各地,中秋日益接近,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为了缓解众将士的思乡之情,郑成功便与手下将领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一同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而博饼的规则与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头衔一致,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一共是有大小63块饼,这个63也是有着很严谨的讲究,古代皇帝之数为九九八十一,亲王之数为八九七十二,郡王之数为七九六十三,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故博饼奖品之数为63份。
2008年,中秋博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逐渐在厦门、金门、漳州、泉州等地盛行,成为海峡两岸民众共度中秋佳节的重要活动。中秋博饼风俗也随着时代发展在多个方面发生变迁。
什么叫博饼
博饼,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对它很好奇。中秋节博饼是什么意思?由来是怎样的?
中秋节博饼是什么意思: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博饼,可以从名字上理解,中秋节奖品一般是“饼”,因此博饼也就是大家凑在一起为了赢取“饼”的游戏。闽南博饼风俗,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就是博一个好彩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中秋节博饼由来是怎样的:
相传是300多年前,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鼓浪屿时为缓解将士们在中秋佳节思乡之情而创,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
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将士们倍加思乡思亲。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明月当空,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欢声笑语间,自然应该再找寻一些开心的事来做。博饼当然是最有趣的。
于是,大家或站或坐围在八仙桌旁,盯着大瓷碗,当骰子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随之产生,每个人在“博”中寻找快乐,在笑声中感受浓浓的温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