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发射6周年-探索月球之谜:嫦娥三号发射6周年回顾

江湖网 1.2K 0

摘要:探索月球之谜:嫦娥三号发射6周年回顾,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任务。本文将从探测器概述、着陆点分析、科学发现和未来计划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嫦娥三号探测任务带来的新发现。

一、探测器概述

2013年12月2日,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登月器发射升空,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着陆月球,成为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中国第三次毫无异常地试图到达月球表面的机构。

嫦娥三号总重达3600公斤,包含了轨道器和着陆器两个部分,其十分复杂的设备包括: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器上的3D摄像机、光学和高能粒子探测器、可控制伞状展开与收缩的微卫星、地球中继通信卫星等科学设备,总共有7项科研任务。

嫦娥三号着陆器采用了两个相互协作的技术——自主软着陆技术和自主导航技术,将着陆精度控制在200米之内。同时,嫦娥三号探测器还具备地准、符合环境要求、应对发射等其他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其探测能力。

二、着陆点分析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选择在月球无人区,也就是位于雨海东北部的"虹湾"附近区域着陆。这个区域是一块深色玄武岩,也是气月交界处,在月球上拥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除了地质意义,"虹湾"区域有一个相对平坦的撞击坑,叫做“罗盘峰陨石坑”,是嫦娥三号探测的着陆点。而在“罗盘峰陨石坑”的正中心是一座约130米高、直径超过500米的中央峰,这是黄洋界上悬崖状的地貌特征,因此很有可能是一处洋脊。

嫦娥三号探测器选用这个着陆点,就意味着将洞悉月球上的一处新的、有特殊地理意义的地区,工作创造了许多技术突破和科学发现。

三、科学发现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使得 "虹湾"区域成为了被人们所了解的地方之一,多项探测数据和科学发现支持着这一个结论。

1.发现月球地形结构、构造类型及特征:根据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的某些区域的高分辨率照片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了月球上的地形结构、构造类型及特征,比如发现有盾状火山和勘探研究月球南极地区裂谷构造分布。

2.发现月壳构造、物质成分差异:由于嫦娥三号着陆于月球老高原地区,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低的斑晶幔和西海盆地明显不同,科学家们在相关研究中表明,在这个区域中,月壳的厚度约为70-100公里,可能由火山岩和玄武岩组成。

3.探寻月球曾经存在水的证据:研究表明,月球上或许有过一次分布范围广泛的火山喷发事件,这些火山的喷发物中含有高水含量的火山玻璃珠,表明在亿万年前月球也曾经含水。

四、未来计划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仅仅刚刚起步,未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其中即将到来的嫦娥五号任务是背景下的一颗明珠。

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发射升空,将成为中国第一次月面取样返回任务。它将在月球上搜集3万克左右的月壳样品,并带回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个任务不仅将对探月技术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将在依地近邻探索、基础科学研究、利用和开发空间资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未来在月球上还将会有更多中国科技人员和航天爱好者前往探索,为揭开月球之谜,开辟新的探索时代而努力。

五、总结

嫦娥三号发射6周年回顾,让我们更加了解探月计划的进程和所获得的科学发现。通过嫦娥三号,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将更全面、更深入,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未来的嫦娥五号任务将推动探月任务不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知和新发现。

本文由江湖运势网https://www.j5zw.com整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