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就是七夕,是阴历七月七日这一天,传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这就是我国情人节的由来。
2、还有就是西方的情人节,就是在阳历二月...
七夕是哪一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什么是七夕节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是个放牛青年,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织女觉得天上没有自由就来到了人间。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见了面,很快相爱结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织女抢走了,当牛郎担着两个孩子到天上追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她头上的玉簪划出了一条银河,这条银河又长又宽,牛郎过不去,他们就这样被分开了。王母娘娘只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见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里,成群的喜鹊都飞来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在桥上见面,这就是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在中国大陆北方,有些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摆上瓜果,向织女乞巧。也就是说,希望织女把一手巧艺传给人间。在民间还有另一种风俗,就是每到七月初七这一天,就把新出嫁的闺女接回娘家。怕王母娘娘看到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后,强迫他们分开,人们用暂时分离的办法,避开王母娘娘,以求长久的团圆。所以这一天又叫避节。因为七月正是多雨的季节,所以七月七也常下雨,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会面时流下来的眼泪。还传说这一天如果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偷看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和听到他们的谈话。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2022情人节七夕节是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说法一: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规定两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鹊桥相会。
说法二:
关于乞巧的记载。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说法三: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说法四: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说法五: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同时七夕节也被称之为“女儿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