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中秋节,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中秋节的介绍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晚会简单介绍
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简称央视秋晚,是央视在每年中秋节之夜为庆祝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而举办的综艺晚会,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寄托思乡之愁的最好平台。
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开始举办中秋晚会,从1999年起,中秋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制。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介绍10条
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了古往今来无数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同时也是对丰收和幸福的祈盼,其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成为了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最初的“祭月节”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燃灯、观潮、猜谜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当然品尝美食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饼、喝桂花酒,听老人讲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沿着河畔放一盏花灯,月光洒在脸上,暖融融的情谊围绕在身边,这种共享天伦的快乐,大概就是人们喜爱中秋节的原因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