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讲的是赵国的上卿:蔺(lìn)相如(文将)和赵国的大将:廉颇(武将)。
蔺相如的门客:韩勃、李廷(运用于北师大版小学教材第七单元)
上卿后来指宰相,门客指寄宿在别人家的人,多指有才华的人。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扩展资料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主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的人物是谁
廉颇和蔺相如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廉颇是赵国名将,以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兵攻齐,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被封为左上卿。蔺相如一开始只是宦官缪贤的门客。赵国因为秦昭王索要和氏璧无法决断,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了门客蔺相如,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完璧归赵,赵惠文王拜蔺相如为大夫。”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主要人物是谁
负荆请罪的主要人物是廉颇。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
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负荆请罪、指鹿为马、单刀赴会、望梅止渴,分别是哪一位人物的故事
完壁归赵,,蔺相如 (战国)背水一战, 韩信负荆请罪,廉颇(战国)破釜沉舟,项羽(秦朝末年)单刀赴会,关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凿壁偷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秦朝)卧薪尝胆,指越王勾践(春秋战国)望梅止渴曹操(三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