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十大姓氏:
1、李姓。2、王姓。3、张姓。4、刘姓。
5、陈姓。6、杨姓。7、赵姓。8、黄姓。
9、周姓。10、吴姓。
李姓故事: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
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
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
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
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
现赣南许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陇望族而自豪。
百家姓小故事及寓意
以下是一些百家姓的小故事及其寓意:
姓赵:有个人名叫赵盾,他在战场上把自己的背脊挺起来,用身体保护着身后的主将,表现出了赵家“宁死不屈”的精神。
姓钱:钱钟书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博大的胸怀,成为了一代文化巨匠,体现了钱家“博学多才”的精神。
姓孙: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孙家“振兴中华”的精神。
姓李:唐朝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歌笔力雄浑,情感激荡,表现了李家“气质不羁”的精神。
姓周:周恩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周家“智勇双全”的精神。
这些小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寓意,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百家姓故事
“窦”:能屈能伸大丈夫。
夏朝有一位君王叫“相”,弄丢了国家后,自身不保。他的一个妃子已经有孕在身,为了保命,从墙洞里爬出去,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励精图治,恢复了夏朝,自己也做了君王。
再往后,少康的儿女们就姓“窦”。
窦的意思是“孔、洞”。古时候,把狗洞叫“狗窦”。
军事家孙子说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做人不要过于阳刚,更不能执念,要如水一样柔顺。平时受到了委屈,也没有关系。就像战国时的孙膑一样,被魏国的庞涓陷害,失去了膝盖骨,还能装疯卖傻,逃到齐国,用智慧去战胜魏国,重新站起来。
有关姓氏的几个趣味故事越多越好
中国姓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姓氏后面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和姓氏有关的故事有的有趣,有的很喜剧,也有的很悲惨,下面我们就说几个比较有趣的姓氏故事。
李
李姓本来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的理官,后命族人以官名为姓,姓“理”。皋陶之后裔理征因看不惯商纣王荒淫无度,直言进谏得罪了纣王而被杀,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理贞逃了出去,他们逃到旷野中,饥饿难忍,后来发现一颗李子树,母子二人全靠食李子得以保全性命。为了报答李子树的救命之恩,就把“理”改为了“李”,而在古汉语中李、理的发音也是互通的。
吴
吴氏始祖是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传说,周太王的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超人的才能,受到周太王的赏识和宠爱,泰伯和二弟仲雍为了能让帝位顺利传至姬昌,主动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出走到东吴荆蛮之地,荆蛮人为他们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前来投靠,拥立泰伯为领袖,建立了吴国。泰伯无子,死后就由仲雍继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至公元前585年,仲雍之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灭亡。吴国子孙在逃亡之际,为怀念古国,就以国为姓。
郑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年纪最小的弟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东),建立了郑国,姬友即郑恒公。周幽王时,朝 *** 败,郑恒公听从太史伯的计策,打算把家业和财产安置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两诸侯之间的一大片土地上,但这一切还没完成,郑恒公就在“犬戎之乱”中被杀。他的儿子郑武公继承父亲的遗志,在帮助周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被赏赐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贵族散迁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