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最初设计时预计寿命为15年,但是如今它已经存在逾20年了,多国专家表示,由于零部件保存完好,它的寿命有可能延长至2024年甚至更久。
1994年,国际空间站就已经开始组建第一个模型,它耗时许多年,投资巨大,终于在2011年组建完成。国际空间站总重量达640吨,体积超过一辆波音飞机,国际空间站能容纳科学家和研究员在上面工作检查、吃饭睡觉甚至是娱乐。
国际空间站寿命多少年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16个国家联合参与的国际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天文观测、人体生命研究等科研活动。该国际空间站设计寿命为十到十五年。在建设之初,为了实现空间站的充分利用,就已经考虑了其超长服役的需求。同时,在技术手段上也采取了预防突发情况的系列预案,包括防止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撞击的空间站防护方案、设备检测和维修保障方案等。另外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为了避免成为太空垃圾,可控制其离轨返回地球,再入大气层烧毁后少量残骸坠入海洋。
原规划,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至2020年。由于维护国际空间站运行占用逾三成俄罗斯航天经费,俄方认为国际空间站项目对其航天发展回报甚微,因而此前一贯主张建设本国空间站取代国际空间站,不支持美方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的提议。
国际空间站三个舱分别是什么
天宫空间站一个20吨级的天和一号核心舱就满足了国际空间站上述三大舱段的功能需求,该舱段从外形看分为“大柱段”与“小柱段”两部分,以功能分区则分为资源舱、生活控制舱、节点舱三部分。
天和一号核心舱大柱段资源舱配置有推进剂贮箱以及姿轨控动力系统,除此之外还应用了霍尔电推力器用于补偿大气阻力带来的轨道高度损失,这是人类首次将电推动力用于载人航天器。电推动力优势是可以减轻货运补给压力,降低货运飞船发射频次,节约运营成本,还能缩小常规推进剂贮箱尺寸,增大舱内可使用空间。生活控制舱大柱段部分是空间站总体控制设备安装位置,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科研设备安装位置。
与之对比,国际空间站曙光号+团结号+星辰号50吨级舱段都没能实现平台控制与科研实验两项任务的兼容。天和一号核心舱结构设计生活控制舱小柱段配置有三个睡眠区、一个锻炼区、两个平台设备区,以及一个未解密区域。
与之对比,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也是20吨级舱段却只有两个睡眠区。天和一号大柱段内部小柱段末端则是节点舱,它可以提供1个轴向对接口、1个侧向对接口、2个侧向对接停泊口,加上大柱段后端通道,天和一号核心舱总计有5个对接口,可以同时对接三艘飞船,以及停泊两座大型实验舱段。
空间站是移动的还是固定的
空间站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具体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站设计和任务需求。
1. 移动空间站:有些空间站被设计为可以在太空中移动。例如,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个移动空间站,由多个模块组成,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和扩展。ISS可以通过航天飞机、俄罗斯的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等载人和无人飞行器进行供应和轨道修正。
2. 固定空间站:其他空间站可能被设计为在特定位置固定不动。例如,中国的天宫空间站(Tiangong)是一个计划中的固定空间站,由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天宫空间站将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并提供长期的科学实验和载人航天任务支持。
无论是移动空间站还是固定空间站,它们都承担着进行科学研究、太空实验、载人航天任务、技术验证等多种任务。移动空间站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和太空环境,而固定空间站则可以提供稳定的研究平台和长期的科学实验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