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1908年1月9日-1977年5月26日)又名孟若兰、孟令辉,在上海出生,出生于梨园世家,着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师承余叔岩,是余门惟一的女弟子。
孟小冬的表演扮相英俊,嗓音苍劲醇厚,高低宽窄咸宜,中气充沛,满宫满调,且无雌音,被公认为“余派”主要传人。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曾说她是学余最成功的一位。代表剧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乌盆记》、《空城计》、《珠帘寨》、《御碑亭》、《碰碑》、《鱼肠剑》等。
她的弟子有赵培鑫等,辜振甫在港工作时曾向她问艺。琴师王瑞芝是余叔岩生前的琴师,余身故后在上海开始傍她,1950年代后期从英属香港到北京,在北京京剧团(现在的北京京剧院)工作,傍余门弟子谭富英。1953-1963年间,香港票友黄金懋为孟小冬唯一收过的入室弟子。1925年8月孟小冬结识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义与梅兰芳成婚。当时梅兰芳已有一妻王明华,另一有平妻福芝芳]。1933年分手。1949年春移民英属香港。1950年于香港与杜月笙结为夫妇,与杜月笙结婚后,彻底退出舞台。
1926年,梅兰芳的感情生活中出现了个插曲。这便是社会议论颇多的“梅孟之恋”,女主角是当时名满京华的老生演员孟小冬。
孟小冬比梅兰芳小13岁,祖父孟七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着名文武老生兼武净演员,后从北方迁至上海。父亲孟鸿群工文武老生,她生在上海,受家庭熏陶,自小喜好唱戏,父亲看准她的天赋,打小就让她拜师学艺。她因聪慧,又下过苦功,年仅7岁就两次搭班去无锡演出。9岁时,正式拜舅父(一说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12岁时在无锡新世界登台,14岁时在上海乾坤大剧场演出。这期间,她不但应工老生,连武生也唱。18岁到北京后,拜陈秀华为师,专攻余派老生戏。至于拜余叔岩为师,得其亲授,那是后话,1938年的事了。
愚叔是什么称谓
答案公式1:愚叔是指智商较低的中年男性的称呼。
原因解释:“愚”指智商不高,“叔”指年龄在中年阶段。
“愚叔”这个称呼往往带有不太严肃或不太尊重的语气。
一些人觉得这个称呼比较幽默、可爱,但也有人认为不尊重对方。
在中国文化中,对男性中年者的称谓有许多,如“中年人”、“叔叔”、“大叔”、“老男人”等,这些称谓被普遍认为比较中性和礼貌,而“愚叔”的称谓则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恰当。
登飞来峰最后的典故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
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追本溯源下一句
下一句:寻根究底。
追本溯源,追:探究;本:树根,喻指根本;溯:往上推求;源:源头。追究探求事物的根源。
例句
追本溯源,诗歌的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发展而来的。
引证
然则探本穷源,又在陛下正身以率下而已。
宋 · 袁甫 · 《中书舍人直前奏事札子》
追本溯源,谭氏的功绩自不可没。
吴小如 ·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二
近义词
穷源竟委 推本溯源 寻根究底
盘根究底 沿波讨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