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火把节,芦笙节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江湖网 1.2K 0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歌婆节(歌玗节)是壮族传统节日,芦笙节是苗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耍海会是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泼水节等节日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相比之下,白族盛会耍海会反而鲜少有人知。耍海会是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在农历八月八日举办的一次传统的盛会。在耍海的日子里,人们支起唢呐,唱着《大本曲》,对着调子,舞着霸王鞭,跳起仙鹤舞,尽情欢乐。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龙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装而成,在长约十米,宽约三米的风帆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

桅杆上扎有五颜六色的"连升三级"的大斗,并拴上铜锣,尾舵上竖有松枝,船舷上画着叱咤风云的"黄龙"和"黑龙",中间镶嵌一面圆"宝镜"。随着一声号令,各村寨的龙舟竞发,人们唱着赛舟调,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什么是巴梭芦笙文化节

岜梭芦笙节是每年农历二月的卯日开始,至酉日结束,时间长达五日,这其中包括午日“古岜仙山”祭祀,未、申、酉日吹笙庆典等。

施秉县杨柳塘镇岜梭芦笙节是个祭祀求雨和祈福的节日,是镇远、施秉、黄平、凯里一带高坡苗地区最早的芦笙 *** ,也是黔东地区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之一,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花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火把节,芦笙节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花婆节是壮族节日;芦笙节是苗族节日。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各地。据传说,花王是壮族群众的生育女神和儿童守护神。而壮族始祖母六甲在农历二月初二诞生,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花婆赐给生育妇女白花,就生男孩;赐给红花,就生女孩。所以,壮族地区有在村边或山下修筑花王庙、塑立花王祖父神位之俗。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8月25号是苗族侗族什么节

芦笙节

为传承民族文化,体现侗寨传统特色,8月25日(农历7月15),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新街村(新街侗寨)举办芦笙节盛会,邀请邻寨的苗、侗、汉同胞共度佳节,展现侗寨传统风情。

“芦笙节”是湘、桂、黔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耀眼的侗家盛装,吹笙踏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欢度芦笙佳节。芦笙是侗族同胞传统的乐器,节庆活动和迎宾中不可少的器乐之一。踩芦笙时,由领队举旗在前开道入场,男人吹笙随后,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妇女们紧跟其后。待走到指定场地,开道人将大旗往场中央一插,芦笙队伍围绕大旗站成圆圈,男吹女踏,所有人都围绕芦笙乐曲翩翩起舞,走三步,退两步,一般踩完圆圈算一小场,轮回载歌载舞。芦笙舞后接着侗家人以“吹响金芦笙、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结合新时代自编自演了多个文艺节目,用高昂的 *** 、饱满的热情、欢喜的心情奏响了时代乐章,共度传统佳节。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