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纸鸢 风鸢图诗原文赏析及注释

江湖先生 98 0

风鸢图诗


徐渭 〔明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赏析及注释如下:

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

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注释如下:
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风鸢:风筝。
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消得:消耗,耗费。
带将:带领。

纸鸢古诗张劭

清代诗人张劭在《纸鸢》中写道:“众簇春郊放纸鸢,踏歌凝笑线连牵。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寻来芳草地,乘风游遍艳阳天。黄昏人依楼头看,添个灯笼在天边。”

这首诗将风筝在碧空中的各种形象、声响、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所以中国是风筝的故乡,现在山东潍坊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最大最壮观的风筝节。

放纸鸢的诗句有哪些

放纸鸢的诗句有

1、《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代: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题纸鸢止宋齐丘哭子》

唐代:李家明

安排唐祚革强吴,尽是先生作计谟。

一个孩儿拚不得,让皇百口合何如。

4、《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5、《访曲江胡处士》

唐代:刘得仁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6、《寒食日早出城东》

唐代:罗隐

青门欲曙天,车马已喧阗。禁柳疏风雨,墙花拆露鲜。

向谁夸丽景,只是叹流年。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全诗是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的全诗如下: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舞,欢快的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拓展资料: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高鼎是清代末期的诗人,大概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并不有名,生平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唯独这首《村居》因为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野趣,被人们所熟知。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温暖的东风刮起,孩童们最为兴奋,下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风势不小,把纸鸢高高地放上天。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