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排行命名
- 伯(孟)、仲、叔、季:如果一家兄弟数人,常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如孔子排行第二,故字仲尼。
- 元、长、次、少、幼:在兄弟姐妹中选一字作名字,如元、长、次、少、幼以及大、二、三等。
-
以地名命名
人们常以出生地或居住地的地名作为名字,如春秋时期的申叔时,其名取自封地“申”;又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其名中的“相如”也与其曾为郎官并担任过“武骑常侍”的经历有关。
-
以动植物命名
- 动物:古人常以龙、凤、麟、虎等象征吉祥的动物取名,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其中的“亮”与“明”都与光明、明亮相关联;又如唐伯虎,其名中的“虎”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 植物: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古人常以这些植物为名,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等皆号“五柳先生”。
-
以五行命名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给孩子取名时,会考虑五行的平衡和相生原理,唐开元年间的大族博陵崔氏子弟崔镇,因自己的“镇”字旁为金子旁,便按照金生水的原理,给三个儿子依次取名为崔浔、崔澄、崔溆。
-
以典故命名
许多古代名字源自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如“项羽”之名出自《楚辞·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而“屈原”之名则源于《楚辞·九章·惜诵》中的“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
以道德品质命名
古人常以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字取名,以期许孩子将来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字玄德,其名中的“备”有完备、准备之意,而“玄德”则寓意着深奥而高尚的品德。
-
以期望祝福命名
父母对孩子充满期望和祝福,常通过名字表达出来,如希望孩子健康长寿可能取名为“寿”、“龄”;希望孩子聪明智慧可能取名为“智”、“慧”等。
古人起名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这些起名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标签: #古人 起名方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