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者,命理之符,人生之钥,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古人以"名正则言顺"为训,将文字灵韵与天地哲理熔铸于方寸之名,吾辈研习姓名学半世纪,观今人取名常陷流俗,或崇洋媚外,或堆砌辞藻,遂作此文,试以古籍经典为镜,探姓名之道的本真与妙谛。
寻根:姓名中的文明密码
商周甲骨刻符,秦汉简帛书契,文字本就是承载天命的载体。《礼记·曲礼》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可见古人对命名的敬畏,先秦时期"名"与"字"相辅相承,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取丘陵之意,"尼"含山峦之象,暗合"仁者乐山"之德,至魏晋南北朝,士族以《周易》卦象入名,王羲之字逸少,"逸"应"遁世无闷"之谦,"少"合乾卦初九潜龙之象。
唐宋以降,诗文经典成为取名富矿,杜牧字牧之,取《诗经》"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之典;苏轼字子瞻,暗合《楚辞》"前望舒使先驱兮"的远眺之姿,更有《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四字,化作民国文人天玄、地黄等风雅之名,可见典籍浸润之深。
炼字:古文起名的三重境界
用典之妙:化用无形
上乘之名贵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白居易名居易,取《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之态;范仲淹字希文,源自《尚书》"钦明文思"之赞,近现代学者钱钟书,"钟书"二字暗合《论语》"入太庙,每事问"的谦逊,又含"警世钟声"的深意。
炼意之精:字字珠玑
《文心雕龙》云"炼字如炼金",古人取名必反复推敲,张衡字平子,"衡"测天地,"平"安万物;陶渊明字元亮,"明"映菊花之洁,"亮"照桃源之境,今人若取"清晏"为名,既含《汉书》"四海清晏"的治世理想,又蕴"清风朗月"的高洁品格。
音形之谐:天籁地律
《礼记》言"声相应,故生变",佳名当如琴瑟和鸣,王维字摩诘,"维"有维系之意,"摩诘"含梵语"智者"之音;李清照名中的"清"字,既合"明月松间照"的清辉,又应"清溪浅流"的泠响,现代作家汪曾祺,"曾祺"二字平仄相协,如溪水绕石,琅琅上口。
破立:古今融合的创新之道
当今社会,姓名既要承续文脉,亦需与时俱进,某商界领袖取名"云骁","云"取《庄子》逍遥之意,"骁"彰现代进取精神;某科学家名"星野",既含"星垂平野阔"的诗意,又暗合天文探索的专业,更有海外华裔取名"怀瑾",既嵌《九章》"怀瑾握瑜"的典故,又寓"心怀祖国"的赤子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古文取名绝非简单的字词拼贴,有"墨轩"者,若不解《墨子》兼爱之道与《项脊轩志》书斋之韵,则成附庸风雅;有"知许"者,若未悟《庄子》"相濡以沫"的深情,终是空壳之名,真正的吉名当如良匠运斤,凿去浮华,直抵本质。
避讳:姓名中的文化雷区
用典需避历史尘垢,秦桧后人改姓"余",正是摒弃奸臣之名的觉醒;"崇祯"皇脉多改"启"字辈,因"自成"二字含冲犯之意,现代人取名尤须审慎:忌用"彪""虎"等粗鄙字,慎用"天""皇"等僭越字,避用生僻字造成社交障碍,某明星改名"锦鲤",虽应网络热潮,却失姓名庄重,实为买椟还珠。
名如其人,文以载道
五十载观名识人,深感佳名如良师益友,古文起名非复古拟古,而是以典籍为炉火,淬炼出契合时代精神的文化精粹,当人工智能都能生成名字的今天,唯有深谙"字有吉凶,名寓因果"的古训,方能在键盘输入的时代,延续汉字命名的文化基因,愿天下父母都能执古籍如圭臬,挥毫落纸时,既见《诗经》蒹葭苍苍的朦胧,又显量子时代的
标签: #古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