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灵韵入名章—国画花鸟起名艺术与文化传承

江湖网 3 0

国画花鸟之妙,不仅在于笔墨丹青的形神兼备,更在于题款命名时凝炼千年文脉的点睛之笔,五十载研习姓名学与书画鉴赏,深感一幅佳作若缺了相得益彰的名讳,犹如春莺未啼、秋鹤失鸣,终是少了三分灵动,今试以"四时为序、五韵为纲"之法,探析花鸟画命名的玄机。

名须合"比德"之旨,承文人高致

古人观梅兰竹菊,非止草木禽鱼之属,实乃君子品格之镜,命名当如《宣和画谱》所云"取象天然,意超物表",譬如:

  • 《寒香映雪》非独绘梅,更暗合林逋"疏影横斜"之孤高
  • 《翠羽凌云》不单状鹰隼,实寄晁补之"鹏霄万里"之壮怀
  • 《玉塘清响》若只描蛙声,岂悟赵佶"池塘秋色"之禅机

此中真谛,在将生物特性升华为精神符号,曾见某青年画荷题《红绿配》,虽写实却俗陋,后改为《濯雨擎霄》,顿显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之风骨。

名贵有"诗眼",藏天地化育

命名如作诗,需在关键处着眸,宋徽宗赵佶"宣和殿前植荔枝,结实二百颗",赐名《荔支图》看似直白,实则暗合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余韵,今人作画,当师此法:

  • 绘双鹊栖桐,题《喜上眉梢》化俗为雅
  • 画群虾戏水,署《墨龙浅滩》别开生面
  • 写老松虬枝,书《龙鳞风骨》气象峥嵘

犹记恩师为弟子《芦雁图》改题《天涯共旅》,取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之悲悯,令寻常题材陡增沧桑。

名应谐音律,奏金石之响

姓名学最重"音和",画名亦然,明代沈周《夜坐图》题"灯影摇寒绿,虫声泣露光",虽非花鸟却得音韵三昧,试看:

  • 《翠羽丹霞》四声递进,如黄钟大吕
  • 《金翎玉喙》平仄相间,似丝竹合鸣
  • 《霜翎雪翼》双声叠韵,若环佩叮咚

昔见坊间《八哥说话图》题"学舌",虽诙谐终欠雅正,后易名《语林清籁》,既保留趣味性,又合"林籁结响"之乐律美。

名当蕴典故,续文脉香火

国画命名贵在"旧瓶新酒",善用典籍而别开生面,如:

  • 《百马图》借"八骏"传说而题《天闲遗韵》
  • 《荷花蜻蜓》引《诗经》"蜓蜻羽"句作《羽化清圆》
  • 《双鹤图》化《相鹤经》为《云霄双寿》

尝见某作《牡丹锦鸡》,题跋塞满吉祥话,建议改题《金衣耀日》,暗含李商隐"锦瑟"诗意,使富贵题材不失文人气度。

名忌落"匠气",求天然妙趣

最高明的命名如春风拂面,了无痕迹,清代虚谷画松鼠,题"松鼠"二字已绝妙,今人若效其法:

  • 绘新篁数竿,题《个山幽客》
  • 画游鱼三尾,署《濠梁余乐》
  • 写寒鸦两点,书《雪暮归鸿》

曾遇《葡萄架下》一作,劝改题《碧云堆里紫珠藏》,虽典雅却刻意,不如径书《藤阴珠熟》,返璞归真方见妙境。

国画花鸟命名之道,恰似作画时的留白功夫:太实则板滞,太虚则空泛,需以学问为底色,以性情为笔墨,在"师古"与"创新"之间寻那恰到好处的平衡,正如元代汤垕所言:"观画先观题,题奇画亦奇",愿此文能为丹青妙手们添一枝

标签: #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