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名字是乐队的第一首“神曲”
江湖传言,乐队名字起得好,演出门票能卖爆;名字起得妙,观众笑到在地上滚三圈,本人研究姓名学半世纪,见过用《易经》算卦取名的,也见过拿外卖菜单即兴发挥的,今日就扒一扒那些让人笑出腹肌的乐队命名野路子——信我,读完本文你甚至能闻到某些乐队排练室的韭菜盒子味。
第一章:谐音梗,永远的神!
案例1:某乐队取名《发廊走廊》,灵感源自成员在城中村洗头时听到的洗脑神曲:“剪发烫染请往里走~”
案例2:《晚饭吃啥乐队》因排练总卡在饭点,最终用微信群聊记录定名。
案例3:《王守义十三香》——别问,问就是主唱老家开调料厂的。
大师点评:谐音梗虽土,但容易让人记住,建议搭配方言发音更佳,锅包you》(Guo Bao You)这种东北朋克风。
第二章:反差萌,专治各种不服
案例1:《幼儿园大班》——五位纹身大叔的重金属乐队,演出时观众疯狂喊“老师好”。
案例2:《夕阳红老年迪斯科》——平均年龄25岁,主打歌曲《广场舞BGM之王》。
案例3:《五道口郭德纲》——清华北大学生组的相声摇滚乐队,乐器伴奏快板。
大师秘笈:用“违和感”制造记忆点,佛系杀马特》这种名字,光看字就够听众脑补一出荒诞剧。
第三章:无厘头组合,专挑底线摩擦
案例1:《王二麻子和他的三舅妈》——家族伦理剧既视感,实际是四个光棍青年。
案例2:《今天星期几?》——每周排练前先投票定名字,导致演出海报永远在变。
案例3:《甲方乙方乐队》——接商演时必加价,口号是“预算不够?那我们改名叫《穷逼勿扰》!”
避坑指南:无厘头≠乱来!隔壁老王》这种名字,乍看搞笑,但容易引发家庭伦理纠纷(懂的都懂)。
第四章:玩坏成语,文化人也得跪
案例1:《一本正经乐队》——主唱自诩“严肃音乐”,结果演出现场狂甩表情包。
案例2:《异想天开塞》——原想叫《异想天开》,发现被注册,怒加一字成“马桶广告既视感”。
案例3:《为人民服务》——政府机关风乐队,实际唱《爱情买卖》改编版。
高级操作:用谐音篡改古诗,床前明月光乐队》(主唱是个失眠患者),或《李白看了会沉默》(主打“喝完酒写的歌”)。
第五章:地域梗,精准打击老乡情结
案例1:《铁岭F4》——辽宁口音重金属,代表作《大碴子味的布鲁斯》。
案例2:《重庆火锅底料》——成员人均纹身“微辣”,演出必撒花椒粉。
案例3:《北京瘫乐队》——排练日常:吉他手盘腿弹琴,贝斯手喝豆汁儿打拍子。
大师警告:地域梗慎用!上海抹布》曾因名字被本地乐迷泼生煎……
终极大招:万物皆可“乐队”
- 《键盘侠乐队》:全员真用键盘演奏,演出时自带电脑蓝屏特效。
- 《甲方爸爸乐队》:接商演前先收“定金”,否则改名叫《穷到吃土》。
- 《薛定谔的猫乐队》:演出时随机消失成员,票卖得越贵人越少。
- 《退票吧乐队》:反向营销天花板,海报写“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
搞笑之名,认真之魂
别以为沙雕名字=不专业!真正的高手能做到“名字越骚,音乐越燥”,比如日本乐队《逗号君》靠名字出圈,结果专辑《句号》拿下金曲奖;国内某《香菜爱好者协会》靠名字吸粉,实则用羽衣甘蓝当乐器……好名字是门票,烂名字是段子,而顶级名字能让你还没开嗓,观众就笑出眼泪。
最后忠告:起名时记得留一手!某乐队原名《今晚就解散》,结果真火了后被迫改名《明天再解散》……这届网友,都是吃瓜不忘挖坟的狠人!
标签: #乐队起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