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
羌族文化包括: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垫坐,且适于劳动。
一般都住寨子坪村。丹青水磨,秀美山川,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刘家沟也以民族歌舞和坝坝宴。
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随即开坛先饮。
羌族了10大文化是什么
年节礼仪: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用灶灰在大门前画一圈。
婚俗礼仪:订婚举行“开口酒”、“小订酒”、“大订酒”,婚礼举行“花夜”、“正宴”、“回门”等仪式;婚礼中由男女各家分别承办迎亲、送亲事宜;舅父负责为新人簪花挂红;席间正客、远客、长辈先入座,年长者上席,余者按辈份、年龄入偏席、下席;上菜敬酒先正客,其他次之;正客未下宴,其他客人不离席;宴毕,由主人分客,村寨各户负责安排远客住宿;婚礼程序安排由总管负责;婚礼结束主人宴请乡帮。
丧葬礼仪:人死,向死者直系亲属报丧,请“许”开路;亲朋近邻到丧家悼念,丧家为死者净身、剃头,穿三裤六衣入棺。三天内入葬,亲朋近邻均参加葬礼。在民间流行有喜事不请不到,忧事不请自到的规矩。
服饰礼仪:在婚、丧、节日活动中,羌族以穿各种服饰表示礼节。白色服孝时穿,大红服典礼时穿,粉红服出嫁时穿。
咂酒礼仪:咂酒为节日、婚丧嫁娶、 *** 议事、日常生活必备礼品。吸饮前须由长者开坛致辞,用酒杆连蘸三滴咂酒洒向空中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意,然后众人方可按辈份、年龄、主客依次饮吸。
冠礼:是为成年男性举行的仪式。8月请“许”来家行法事,10——12月间请亲友围坐火塘,“许”手执始祖像,冠礼人着新衣向像而跪,“许”将用白公羊毛线和五色布条围在冠礼人项上,以示始祖赠品。然后“许”与冠礼人跪地祷祝始祖庇荫,冠礼人与天地同老,日月同生。尔后族长叙史、“许”诵经、祭祀家神。此外在祭山会中,“许”向之一次参加祭山会的青年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在其额上抹陈猪油,以示天神保佑,能见世面了。
羌族风情文案短句
你好,1. 羌族姑娘红装艳丽,舞动着独特的风情。
2. 羌族少年骑马奔腾,展现着雄浑的气息。
3. 羌族的服饰充满了民族特色,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 羌族的歌舞、民俗文化,让人沉浸在浓郁的民族情感中。
5. 羌族的民间艺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情。
6. 羌族的传统习俗,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7. 羌族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 羌族山水美景,令人陶醉,堪称一绝。
9. 羌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10. 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豁达开朗,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
什么是羌族文化民间群体性传承的主要方式
舞蹈是羌族文化民间群体性传承的主要方式。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民间群体性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是羌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是羌族人民社交活动的更佳形式,是羌族人民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形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