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之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礼俗,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节气小知识
1、彩云春日送暖气
立夏节气是夏季的开始。这个节气主要是农民们预估气候,以便开始播种和耕作。
2、值此夏日去游泳
人们通常在立夏这一天前后这时开始出门游泳,这一天正是夏日游泳的更佳时机,因为水温升高。
3、桑君成虫赤天飞
在立夏以后,天气更加炎热,对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桑蚕等虫子就可以开始孵化成熟。
立夏和处暑的区别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将要结束了。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南岭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尤其江南地区,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更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