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的来临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结束了。此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民间有“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说法。
处暑节气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就是出伏的意思吗
不是的。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因其以“暑”名之,常被认为这是一个夏天的节气,但此时时令已入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能明确看到对于处暑节气的阐释,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超过一半年份的三伏天没到处暑就出伏了,而且从历史上伏天分布于上述四个节气的天数统计来看,处暑在伏天中的占比不到1%。在“夏九九”中,处暑已进入“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的秋爽时段,此后天气变化趋势将越来越凉爽。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即为“出暑”
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元代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