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意义
1、祝老人长寿
重阳节的具体节日就是每年的九月初九,两个9在一起代表着对老人活得久,并且长寿的祝愿,在这一天,主要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些老人进行祝福,一般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都是需要回家里看看自己的老父亲和老母亲,最重要的还是在这个九月初九日期,希望老人可以健康长寿。
2、思念远方的亲人
从小我们都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千古流传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正是在重阳节发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生活在9月9日这特殊的节日对于自己亲人的思念,重阳节除了对老人的长寿祝福之外,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对于亲人的一些思念,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各种尊老爱老并且优老的观念,也值得我们去深刻学习。
3、祝福亲人全家平安
重阳节的主要意思就是双阳相合,在古代九是一个阳气十分旺盛的数字,两个九在一起邪气是很旺盛的,因此在这一天大家的习俗就是插茱萸,赏菊花,还可以喝一些菊花茶,但千万要注意,不能赠送自己的亲人菊花,菊花大多数都是用来悼念死去的亲人,如果送给亲人的话意义不太好,重阳节意义就是祝福亲人永远平安。
重阳节的风俗
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9月9日重阳节代表着什么意义
去年我是之一次过重阳节,也不是特意去的,就是机缘巧合下正好那天回老家了,就借着节假日的由头给父母过了次重阳节。
其实重阳节是在近代才被赋予新的意义,因为农历九月初九的“九九”与“久久”谐音,有着健康长寿的意义,所以就慢慢地演变成了老人节。
既然说是给父母过重阳节,还是得照旧搬出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好在父母身体都还不错,就开车去了临市的衡山。
其实我父母今年去过衡山了,不过他们今年去的是山脚下的大庙。他们是年年都去的,除了山脚下的大庙,条件允许的话也会去登祝融峰,我看他们今年没去祝融峰,就带着他们去登祝融峰。
我还没出去工作的时候,也跟着父母常去,小的时候没条件,跟着父母坐长途车,再转公交车。
到了高中,家里买了之一辆车,才开始有条件开着自己家的车去衡山了,也不在外面乱吃饭,带着素菜斋饭,在车上解决了吃食。
今年也一样,父母早早起了床在家里准备好了餐食,带在车上解决。
父母年纪大了,我又还没成家,明里暗里多少会催着我,听多了我不高兴,他们就转移了话题,说起小时候带我来南岳衡山的事情。
之一次上山的时候我才1岁,那时候我爸跟我妈两个人轮流抱着我徒步上山,海拔6000多米的山,为了祈求菩萨的保佑,他们一步一步抱着我走上去的。
要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我跟父母关系一直很一般,青春期的时候甚至经常闹得很僵,听他们一讲起以前的事,我竟也有很多不同的感触。
突然又想起大三那年对健身痴迷了,暑假回家也坚持只吃鸡胸肉,我妈一直劝阻无效后,她每天大清早就去菜市场买菜,为的就是给我买块更大的鸡胸肉,因为我只吃一块鸡胸肉,不按斤算。
而我呢,的的确确不算个很孝顺的儿子,这车我也买了快一年了,才之一次带他们出来兜风,看他们这兴奋的样子,心里实在难受。
多少少对重阳节有些感激了,孩子能用儿童节博得父母宠爱,父母也完全可以借着重阳节和子女多团圆。
其实这个小经历我不止是在知乎上写了,还在汉腾汽车孝道新青年公益活动的“
汉腾汽车孝道行天下
,带着爸妈看风景”的H5上也写了,通过H5上传了我跟父母的合影还分享了故事。我之所以参与这个活动,是因为互动可以获得“汉腾孝道基金”,获得半价购车的机会。
毕竟我是真的很想给我父亲买辆新车了,如果大家愿意,可以帮我去投个票,谢谢大家。
重阳的意思和含义
重阳的含义义在于敬老、团圆。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在1989年的时候更是被定为“敬老节”,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之一种是源于《易经》
中九之阳数相重。
第二种说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当时也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
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1、源于易经
《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重阳节的起源之一。九为更大阳数,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故曰重阳。古人观念,"双九"有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九月初九便有了重阳求寿活动。
2、源于祭天活动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进行的祭天祭祖活动。至西汉时期,便完整形成在重阳日插茱萸
、喝菊花酒和求寿的习俗。
3、源于祭火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江南大部分地区祭祀大火的仪式,而祭祀的对象是家居的火神。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火的习俗已逐渐消失。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
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更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