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某高校青砖黛瓦的校园深处,一座由百年香樟环抱的观景台悄然落成,这座承载着师生晨读暮眺的八角形建筑,最终被镌刻上"揽星阁"三字,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飞檐斗拱,当暮色四合时万家灯火渐次点亮,这个饱含东方智慧的名字,正在演绎着现代校园里独特的精神图腾。
"揽"字如垂天之翼,既暗合观景台揽尽山川的物理属性,更隐喻着教育者拥抱星辰的胸怀,甲骨文中"揽"字本意为收握穗粒,恰似师长收割知识的虔诚,又如学子采撷智慧的双手,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巧思,在此化作"欲揽星辰入怀抱"的浪漫,让每个凭栏远眺的少年都生出"手可摘星辰"的豪情。
"星"字既指代苍穹繁星,又暗藏"三星高照"的吉祥寓意,北斗七星对应着"礼、乐、射、御、书、数"的古训,二十八星宿承载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智慧,当新生们在此辨认出夏季大三角,当他们在流星划过时许下科研报国的心愿,古老星象便与现代科学精神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阁"字承袭了中国文人建筑的审美基因,较之"亭"更显庄重,较之"楼"更添灵秀,紫禁城角楼的精巧榫卯,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情,都在这座三层楼阁的建筑细节中得以延续,琉璃瓦当折射着《营造法式》的智慧,雕花阑干铭刻着《园冶》的哲思,让每次驻足都成为传统美学的浸润。
这座集天地灵气的建筑,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立体说明书,春分时节,国学院学子在此吟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夏至午夜,天文社望远镜对准银河悬臂;秋分当天,建筑系师生丈量日影测算经纬;冬至午后,留学生们在暖阳中讨论中外观星史,四季轮回间,"揽星阁"见证着知识与自然的和鸣。
真正伟大的名字往往生长于时光土壤,当年设计者在施工图上写下草稿时,或许不曾想到,这三个字符会逐渐成为毕业生合影的背景墙,会化作校友回忆录里的文化坐标,更会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认知起点,当某位少年在阁中完成人生首次观星记录,当某位少女在晨曦中写下"欲揽星辰"的日记扉页,"揽星阁"便完成了从建筑名称到精神符号的蜕变。
百年之后,当新一代学子抚摸着被岁月摩挲的匾额,或许会想起《淮南子》"乘风而起,披星戴月"的箴言,记起钱七虎院士在此眺望星空时的谆谆教诲,这座凝聚着东方命名智慧的建筑,终将如同其名字中的星辰,在教育史的长河中恒久闪耀,指引着后来者继续攀登求知的天阶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