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投汨罗江,人们划龙舟救他。

江湖先生 85 0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为了救他,人们划龙舟并投食粽子。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

1、屈原投汨罗江

在远古时代,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于忠于国家,他被贵族排挤,并最终被流放到汨罗江。

在流放期间,屈原对楚国深感忧虑和思念。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然而,在楚怀王逝世后不久,秦军入侵楚国,并占领了都城郢(今湖北荆州)。这使得屈原更加悲伤和失望。

2、人们划龙舟救他

当听说自己心爱的祖国沦陷后,屈原感到无比悲痛,并选择以身殉国以示 *** 。当地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划船到江中搜寻屈原的遗体,并用米饭和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为了驱赶恶鬼,人们还在船上敲打锣鼓、放炮、扔红包等。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庆祝仪式。

通过划龙舟和投食粽子,人们希望能够保佑屈原在水中安息,并祈求国家平安与繁荣。

3、粽子与艾叶

端午节更具代表性的食物是粽子。传统上,人们会将糯米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不同地区有不同口味的粽子,如咸肉粽、豆沙粽等。

此外,在端午节期间还有一种习俗是挂艾叶。艾叶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在门口或窗户上挂一束艾叶可以保护家庭免受灾害侵袭。

4、总结归纳

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通过划龙舟和投食粽子来纪念屈原,并祈求国家繁荣与安宁。

粽子和艾叶是端午节更具代表性的食物和装饰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向往。

端午节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